1/30/2012

如果你想要,也可以成為其中之一。

林鴻麟 誠品站 駐站專欄
第三篇


阿爾卑斯山訪佛列德利克

親愛的:

我人在法國東部的阿爾卑斯山上一個叫做 Menuires的小鎮,窗外細雪紛飛,眼前是一片白色的世界,對山無葉的樹還可以大略看出樹木原來的形狀,好像以「皴」的畫法畫出的中國山水國畫;山腰上的救難小屋眼看就快要被大雪掩埋了,山頂的陵線沒入佈滿慘白雲層的空中,消失於白茫茫的雲霧裡,無邊無際。樓下的停車場有人試著為車輪裝上鐵鍊,有幾台多日未曾駕駛的汽車幾乎已經埋沒在雪裡,車頂積雪至少五十公分,路上的雪被堆到路兩邊積起比人還高的雪牆,傾斜的屋頂仍然積著厚厚的雪,屋簷有數不清的冰柱……這裡是歐洲最大的滑雪勝地「Les Trois Vallées」,我來拜訪去年在沙發客網站上認識的朋友、跟我情如兄弟的佛列德利克。


Frederic Pointeau 今年二十九歲,他像一隻「季節鳥」,有著遊牧民族遷徙的性格,不斷地移居他鄉,隨時準備出發,永遠想發掘他未識的世界、學習更多人類的智慧、體驗更多不同的人生。

我是去年夏天在沙發客網站上發現佛列德利克的。他當時住在瑞士邊境阿爾卑斯山下一個叫作「Anncey安錫」的美麗小鎮。喜歡爬山的他,當時在那裡的運動用品店找了個短期的工作,一休假就往山上去;同時因為喜歡分享,他在沙發客網站上組織了一個登山聚會,邀請喜歡爬山的沙發客一起爬山,他在安錫的家裡有足夠的「沙發」可以同時接待至少五個人,在山上就搭帳篷睡在大自然裡。安錫的好山好水我多年前開車經過後就印象深刻,當時看到他這樣的公告,馬上自我邀請到他家去住了五天。其中兩天他帶著我和另一個加拿大女孩去爬山,那令人屏息的山景讓人永難忘懷,嬌生慣養的我在山上吃了很多苦,我的患難卻見了他的真情。在他的協助與鼓勵下,我得以在無數次想放棄之後走完全程,從此跟他有了如兄弟親情的信賴。

佛列德利克後來又組織了幾次「沙發客登山之旅」,跟我分享了更多山上美麗的風景照片,讓我常常覺得能聽到阿爾卑斯山的呼喚。

夏季的工作結束之後,佛列德利克因為對阿爾卑斯山產生了更大的興趣,並且想要接觸「滑雪」這項他並不是很精通的運動,他於是在Menuires這個滑雪勝地找到了一個冬季的短期工作,並利用工作前的空檔在義大利、西班牙以及法國南部以沙發客的方式旅行了兩個月,認識了更多的人、看了更多的世界與人生。

在還沒有到滑雪勝地工作之前,佛列德利克就已經在沙發客網站上的登山族群中發佈了他即將在全歐洲最大的滑雪勝地住五個月、歡迎大家去拜訪他的邀請。我把它記在心上,卻沒有想到真的會有實現的一天,畢竟距離我最近一次滑雪已經是十五年前的事了,而且近年來我常常發生跳崖摔裂腳跟骨、雪地裡走路滑倒摔斷手肘的事,滑雪其實早就被我列為「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的奢望,因為我還想再跳個幾年舞啊!

直到一個月前的一個晚上,我家對面的鄰居又在辦狂歡派對吵得我無法入眠,我報警無效正在懊惱之際,佛列德利克彷彿聽到我內心深處的求救訊號,打電話來喧寒問暖。聽了我對巴黎住處極小、過度繁華吵鬧的抱怨之後,鄭重地對我提出邀請:「Menuires一到了晚上幾乎可以說是萬籟俱寂,窗外望出對山只有三間救難小屋,所有的一切都被白雪覆蓋,你會覺得整個世界的空間都是你的!」

當晚我就訂了離Menuires最近的小鎮的火車票,隔天找出我八年前就買了準備好要滑雪的專用連身衣。

一個月後我搭上臥舖夜車,隔天一早就到了Menuires的冰天雪地,迎接阿爾卑斯山的日出。



廣大無垠的阿爾卑斯山被白雪覆蓋,小村莊的人們尚未甦醒,安靜得讓人彷彿可以聽到白雪降落在皮膚上的細微聲音。我終於明白佛列德利克所說的萬籟俱寂的世界,也能了解為何有那麼多人願意花上大筆金錢到此地度過一生中難忘的短暫美麗時光。

佛列德利克臉上帶著燦亮的微笑迎接我。

多年前他放棄剛剛得到的別人眼中的金飯碗──穩定的銀行工作的當下,並沒有想到幾年之後他可以在人人欣羨的度假勝地短期工作;當別人必須花費一整年的度假基金只能待上一個星期的地方,他可以優哉游哉地享受工作的樂趣,休假的時候走幾步路就可以到滑雪場免費滑雪,那是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富豪一年只能做幾天的事,他卻可以幾乎天天享受,為期五個月,並在這樣的享受之後存夠一筆錢,去世界其他地方旅行。

「你的父母不會因為你沒有穩定的生活與收入而擔心嗎?」這是我想到的第一個問題。
「一開始當然會,就像所有的父母一樣。可是他們現在以我為榮,認為我這樣的選擇是適合我的,因為我比很多有穩定工作與生活的人還要快樂,我所認識的世界和接觸的人比他們多。」佛列德利克很有自信地這麼回答。

佛列德利克計畫結束冬天的季節性工作之後,要用賺來的錢旅行五個月,然後到澳洲打工度假一年。「工作性質並不重要,但一定會是我喜歡做的事。而且我要用一年的時間在澳洲旅行,看看這個我尚未涉足的大陸上我所不認識的人文與自然。」這是他目前所能想到的最遙遠的計畫,而且就像其他所有他想要做的事一樣,他一定會去完成。


「那未來是什麼呢?」我又問。

「我不給自己設限,但是我知道對我最重要的事情是去接觸新的事物、在生活中學習,並且樂意與人分享。而這是我將來的人生道路上會繼續做的事。也就是我的未來。」佛列德利克這麼說的時候表情忽然嚴肅,看著他的眼神,我相信他一定會把人生過得很充實。

我是羨慕佛列德利克的,因為他能在年輕的時候做他想做的事,不論世俗的眼光如何看他,即使沒有長期固定的工作,他卻生活無虞,並且勇於到處去看這個世界。我告訴他有不少台灣年輕人也想到處旅行,卻沒有勇氣出走,只好找個固定的工作,偷偷在心裡羨慕像他這樣的人。

「或許我當初接受銀行的高薪工作,會有不一樣的人生;但是我現在很快樂,這可能是高薪固定的工作無法給我的。我是行動派,絕對不會只是站在某個固定的地方羨慕我想要變成的人;我會先去做了再說,生命會把我帶到它應該去的地方。」他說他只是做他自己,沒有必要羨慕別人,「這是人生的選擇,很多事情要去做了才知道。」原來他跟我有一樣的人生觀,難怪我跟他合得來!

在美麗的阿爾卑斯山上我們滑雪、游泳、洗蒸氣浴、桑拿浴、互相傳授烹廚的心得,吃得好、睡得飽,覺得人生真是美麗。


佛列德利克希望利用去澳洲打工度假的時候到台灣走走,我相信他會說到做到,並且知道他會喜歡台灣的好山好水與親切的人們。一直想到阿爾卑斯山親眼看到白朗峰卻總是以沒有足夠的假期為理由而尚未涉足歐洲的你,可能會在看到阿爾卑斯山上的白雪之前,就在台北的夜市看到他的身影。


親愛的,我告訴你關於佛列德利克的故事,是希望你能有夢就去實現,走你自己覺得適合你的道路,你的快樂人生將是由你自己決定的。像佛列德利克這樣的年輕人雖然不是大多數,卻有不少,如果你想要,也可以成為其中之一。


全文轉載自 誠品站

  <巴黎症候群>
   林鴻麟 著

1/20/2012

東風電視台新年特別節目--讓龍國英帶你深度遊大阪!



每年過年的電視節目都很無聊嗎? 今年可不會噢!

東風電視台
大年初一(1/23 週一)下午13:00-17:00
將連續撥出四輯的四小時日本大阪城市特輯。
說起話來妙趣橫生、幽默熱情的龍國英,
將以在地人的身分,熟門熟路地帶領觀眾,
發現一般觀光客看不見的大阪城!
千萬別錯過了!

*如果錯過了,還有重播!

重播時間:
1/24 (週二,大年初二) am6:00-10:00 E1-E4 4小時連播
1/27 (週五,大年初五) am8:00-10:00 E1-E2 2小時連播
1/28 (週六,大年初六) am8:00-10:00 E3-E4 2小時連播
1/29 (週日,大年初七) am8:00-10:00 E3-E4 2小時連播

歡迎收看,
一起過個充實有趣又可長知識的假期!
 

恭喜發財,新春愉快!


龍國英與小港包 Emily
祝福一起來的每一位朋友

恭喜發財,新春愉快!

( 哎啊,雖然好老梗,
還是要說說這樣暖暖的祝福吉祥話!)

1/13/2012

香港人的臺北小確幸,傾聽自己的心:誠品站 專訪小港包Emily

香港人的臺北小確幸,傾聽自己的心
誠品站 專訪小港包 Emily

 
Emily,一個在香港成長、在澳洲求學的女孩,帶著她的貓,飄洋過海到台灣,
開始了她在台北的生活。她在台北從事平面設計及插畫創作,但仍想創作出屬於自己的生活點滴,所以從貓家人開始,繪出第一本書《Emily的貓》,描述她與貓之間相依為命的生活,以及濃濃的愛。

在台北生活了五年,自稱是「來自香港的土包子」(縮寫即為「小港包」)的她,
用IPOD和鮮活的視角,繪下具有台北風格的一景一物。在《小港包的台北五四三》當中,
她寫下飲食、購物、城市一角、生活心得的點滴,在其中看到了台北與香港的相同與相異,這名熱愛台北的香港朋友,更繪出了自己的「生活攻略心得」。

沒想到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小地方,重新看待竟是這麼有趣!
誠品站和Emily聊一聊,到底她究竟熱愛臺北哪些地方?還有哪些發現要和我們分享?


誠品站:為何會選擇到台北生活呢?能說說你的台北或台灣第一印象嗎?

Emily:對台灣的第一印象是流行曲,中學時期在澳洲聽很多國語歌,像是當年流行的張信哲、周華建、王傑、林志穎、郭富城(羞)……覺得台灣的創作人很有才華,歌詞和文案跟香港的很不一樣,比較浪漫和文藝。書中提到那位做「珍珠奶茶」給我喝的大學同學,還獻寶般地介紹我聽于台煙和張宇的歌……

在香港工作時,仍有聽台灣的流行曲,去KTV,最後一定唱黃韻玲的「明天的太陽」,每次唱完也覺得勇氣倍增!還有林憶蓮、陳綺貞,到現在還很喜歡。

就因為平時聽很多國語歌,便開始誤會自己會講國語,於是當我很想轉換生活環境時,台灣便成為首選。

其實我第一次來台灣旅行時並沒有到台北,而是台南。第一個雞腿池上便當是在台南吃的,咬下第一口雞腿時,我在飯店驚喜得大叫大跳!還有台南的虱目魚粥也令我至今難忘!當我躺在墾丁的沙灘上,看著碧海藍天,簡直不能置信,離香港那麼近,便有如此靠近天堂的美景。

之後來台灣旅行很多次,覺得這是我喜歡生活的地方:一個不算很大卻絕對不小的島,既有大都市的便利,也有高山大海,還有很多很多書店。 :)


誠品站:你在書中非常認真的介紹了鹹酥雞、熱炒店、早餐店…等臺灣好吃食物與小店,看得非常開心,想請問你是一個愛吃的人嗎?有沒有逛過台灣的夜市、吃過永和豆漿、麻辣鍋等「台灣美食」呢?

Emily:我也畫得很開心!:D 每當畫吃的東西時會狂吞口水,覺得很餓!拿著書再看一遍,又再餓一次!這算回答了第一個問題吧,我很愛吃……唉,到台灣生活的第一年,至少胖了五公斤。

當然有逛夜市!最初住永和,時常去樂華夜市,那有名的鹽酥雞每次都很多人排隊!還有一家不是每天開的臭豆腐也很好吃,一定要加很多很多泡菜!永和豆漿當然也有吃,早餐吃永和豆漿,宵夜吃清粥小菜。

搬離永和之後,比較常去士林夜市,炸蛋葱油餅好好吃!還有師大夜市的滷味,有時候會買回家當晚餐,每次吃也重覆地感嘆:嗯嗯嗯(嘴含食物)滷味真的好好吃……

我初來台灣時不太能吃麻辣鍋,每次吃完都胃痛,但後來發覺只要吃到好的、正宗的便不會痛。現在麻辣鍋成為我的頭號Comfort food,吃的時候醬料混很多醋,頗有解辣作用。那碗自調的素沙茶+醋+香菜+花生粉,拌白飯也很好吃……

我最愛吃鍋底的滷豆腐,還有豆皮、油條、王子麵、很多很多青菜,吃到胃都填滿了,還要吃冰淇淋!!往往第二天醒來的第一個知覺仍然是飽!(說起來很夭壽,我真的需要節制……)

誠品站:你在台北很享受小散步的時光,在香港大都會中,這樣的公園散步是否很難得?

Emily:在台灣散步的機會的確比較多,可能是因為心情比較抽離和沉澱,沒有在香港生活那麼煩囂。

香港的市區很少公園,就算有也很人工化,水泥石子地比草地多,草地都圍著「不可踐踏」告示,很掃興。從前散心通常會去逛商場(Shopping Mall)、書店,或在書裡也提到的,有時候我會有車不坐用走的,沿路看行人、街景和商舖,但往往散心變了「散財」。


誠品站:你的購物力也很驚人,非常在地化!如果香港朋友到台北玩,你會怎麼帶著他們安排購物路線呢?

Emily:首先要看對方是那一類人。
文化知性類我會推薦去故宮、美術館、去誠品買各種各樣的書。吃喝玩樂類我會推薦去夜市、去超市、去誠品買旅遊書、食譜和CD。
OL類可以逛小○堂買很多粉紅色的東西、去誠品買精品文具和美容書。一家大小的可以去101觀景台、大直美麗華坐摩天輪、去誠品買童書和教養育兒書。(會狗腿得太明顯嗎?偶素金心滴。)

最重要的是,回香港前請把統一發票都留給我。:D

誠品站:你在書中也說明「超實用學台灣腔」,果然精闢!是不是也可以教我們「超實用十句香港話」呢?

Emily:沒問題,讓我來教大家一些「超實用廢話」!
• 1. 有人教過我,國語只需學會講「是啊?真的?是哦,對厚……」,就能應付對方任何話
       題。廣東話可以說「係咩?真架?係咩,係喎……」。(海咩?曾gaˇ?海咩,海
       worˇ……)
• 2. 遇到無法解釋的事情,例如八點檔裡情侶發現對方是親兄妹,國語可以向天大吼「為
       AMO!」,廣東話則可以說「點解!」(dimˊ 改)
• 3. 國語撒嬌耍任性可以嘟嘴說:「人家不要~」,廣東話可以說:「唔制呀~」(嗯仔
      啊)
• 4. 溫和地表示不屑或質疑的時候,國語會說「不是吧……」,廣東話說「唔係呀話……」
    (嗯海aˇ 娃)
• 5. 情緒不平時,台灣人會說「靠!」,廣東話可以說「頂!」(dingˊ)
• 6. 不平又驚訝時,台灣人說「哇靠!」,廣東話說「我頂!」(哦dingˊ)
• 7. 事情太過份了,台灣人會說「神經病!」,廣東話是「黐線!」(七醒)
• 8. 國語說「就醬」,廣東話說「就咁」。(澡gamˊ)
• 9. 用國語可以跟我說「你的書很好看!」,廣東話說「你本書好好睇呀!」(雷 Bunˊ虛
     猴猴抬啊)
• 10. 然後我會用國語說「謝謝您!」,或廣東話說「多謝哂!」:D(兜姐骰)


誠品站:從香港、澳洲到台北,你覺得這幾個國度或都市有哪些不同呢?你最喜歡台北的哪一點?你會怎麼把握生活中的小確幸呢?

Emily:這是很大的問題,我姑且從小處切入。每次往返澳洲墨爾本的感想是:哇,天空多麼大!香港的感想是:很方便啊,趕快去買東西!台北的感想是:耶,可以上網了!

我喜歡台北很多點,除了書中提到的所有好事物,我很珍惜台北給了我適當的心理空間。在澳洲久了會覺得太無聊和安靜;在香港覺得太吵雜和紛擾,心總是靜不下來;台北剛剛好,絕對不無聊,但也不會煩到不能傾聽自己的心。

我把握小確幸的秘訣,是盡量當自己是個「窮人」。只有「窮人」才什麼也不嫌少,一點點也很珍惜,連吃到一口白飯也感恩。

而且要做個豁達和懷抱希望的窮人,例如統一發票中了兩百塊我便超開心,但若不中也沒關係,可以等下一次,醬。

也要做個大方接受的窮人,例如有一個讀者說我的書好看,我便會很開心;若有很多很多讀者說我的書好看,我也大方地接受,醬。(嘻~)(謝謝你。)(←感恩的窮人)


Emily  的臉書專頁
歡迎加入!
 

微風徐徐,牧神徜徉的午後 ── 拜訪 4F Cooking Home

微風徐徐,牧神徜徉的午後 ── 拜訪 4F Cooking Home
線上雜誌BIOS MONTHLY 採訪 轉載

文字:溫為翔
攝影:趙永寧、4F Cooking Home

「說經營理念有點太沈重,我們其實只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打造一個舒服、簡單、沒有壓力的料理空間。」
鄰近永康公園,街道上滿是熱鬧的商家與遊客。避開陣陣喧囂,轉進一座小公寓,沿著滿佈歲月痕跡的樓梯往上爬,在看似不起眼的四樓,潛藏著一方幽靜與美麗。這裡是 4F Cooking Home,深藍色的牆面,四周錯落有致保有自然風格的家具與擺飾,廚房裡傳來陣陣食物香味。彷彿離水換氣,從永康街區的熱烈轉換為心靈沈澱的寧靜。這邊沒有什麼銷售的物品,沒有標價與條碼的包圍,你就像是來到熟悉的地方,多年好友的獨身小公寓。於是你很自然地想要喝杯茶、吃些點心,就像回到家裡,讓腦海的鐘點戰停火休兵,好好休息……
以上這番敘述聽起來像是介紹某間新開的下午茶店(這在永康街上其實並不少見),一點都不像是廚藝教室──至少,不是我過去想像中的廚藝教室。
「因為我們想要藉由這種氛圍的營造讓大家了解,做菜不需要很多的外在限制、背負著壓力,你可以選擇一個舒適自在的地方,好好享受下廚的樂趣。」接受訪問的是目前 4F Cooking Home 的總監 Soac 劉永偉,「我一直覺得廚藝教室只是我們 4F 理念的開端:當你開始享受下廚的樂趣,開始會去買各種食材回家料理,開始喜歡待在自己家的廚房,當這些事情成為一種美好的習慣,你就會逐漸地在其他細微處發覺生活更多的可能。現代人除了上下班、跟朋友聚餐、出去逛街看電影這些事情外,還有很多不一樣的、值得嘗試的事情可以去做,讓生活充滿更多不同的樂趣。」
4F 視覺風格的形成
從一開始看到 4F 風格獨具、手作感強烈的網站設計,到《4F 料理生活家課程精選》這本書,每一份親手製作的菜單,以及這次終於有機會親身造訪的廚藝教室實體空間,豐富但不壓迫的視覺呈現,匠心獨具的設計感,這幾乎構成了 4F 對外給人的第一印象。這種不同於坊間廚藝教室的形象,Soac 表示,這與 4F 團隊長期以來鎖定的目標客群有關。對於這些三十歲上下、未滿四十歲的的年輕人來說,通常都是「不必那麼早就學會做菜」,因為上有會做菜的媽媽(或爸爸),而且走下樓不用幾步就有便利的小吃攤或店家,以至於成為上班族步入社會後,多半就當起了「外食族」,這其實是非常可惜的。4F 團隊的目標,就是希望能把這些人找回來,重新學習料理、體會下廚的樂趣。而為了吸引這個族群的目光,在整體的視覺呈現上就非常重要,必須具備獨特的設計美感。
  
以頗受好評的網站與食譜書設計來說,4F 對於攝影跟插畫的要求完全超越了坊間一般廚藝教室的格局,幾乎是以專業設計的角度來看待這些事。「我一直都不覺得攝影只是單純地『拍下食物的照片、放在網路上或書上給人家看』這麼簡單。我覺得每張照片都是獨一無二的攝影作品,不只是單純地讓人家看看上面有什麼食物或擺盤。所以我們才會(失心瘋地)找了全職攝影師來上班,只為了拍攝所謂的「食物照片」。就像之前我們出的那本書想要使用插畫來製作,就找了全職的美術來上班一樣,我覺得應該要讓大家感受到,那種用心設計過的視覺呈現可以烘托出料理整體的美感與氛圍。所以為了一堂西班牙料理課,我們會發了瘋地去找尋各式西班牙餐具與桌巾配色;為了做傳統日本料理,我們跑遍台北大大小小的店家,只為了收集完整搭配的陶瓷器皿。希望藉由我們的用心,在視覺上的設計呈現,讓大家能認識到料理不只是盤子上的那些菜餚,更包含了整體的搭配與氛圍的注重。」
除此之外,在廚藝教室實體空間的部份,2011 年四月之前是走比較溫暖的風格:鵝黃色的牆面,原木的家具,比較少深色、冷調的東西。後來大家覺得這樣的風格可能走到了瓶頸,需要做出改變,所以毅然決然地更動整體的設計。目前是走比較深色、沉穩的配色風格,而家具部分就是直接呈現木頭自身的質地,不刻意去調成一樣的顏色。「過去我們使用的鵝黃色系風格有種封閉式的完美,但看久了就覺得有種『易碎感』──好像只是不小心擦上一點髒汙,就得整個重新粉刷過,這樣看久了其實會讓人疲累。重新設計過後,現在的感覺就比較『堅韌』些,讓各種東西呈現出各自應有色澤,即使是出現一點髒汙,那也是很自然的。而且過去的鵝黃色會『吞噬』掉家具自己的特色,但現在的深藍色,可以讓家具『跳出來』,形成一種不突兀的反差感,很好看。」
讓料理走入日常生活裡
以異國料理為主打的 4F Cooking Home,陣容堅強的外國廚藝講師群是重要的賣點,但是在口味的調整以及風格的呈現上,與他們的溝通就成為 4F 團隊的工作重點。
從異國料理的本質上來說,在料理口味上自然希望以廚師自己的家鄉道地口味為主,但如果遇到與台灣人習慣口味相差太大的情況時,就需要做出調整。「例如『紅酒燉牛肉』這道菜,正統的法國勃根地口味,會帶著紅酒明亮的酸澀感,單寧味道較重,但台灣一般習慣的口味就是比較溫順,會使用大量高湯去調和紅酒的比例。像這樣的情況,我們就會跟學員解釋前者是比較正統的法式作法,但後者大家比較習慣,所以如果家中有小孩或長輩吃不慣法國口味,那就還是以調和過的口味為宜,並且告訴大家要怎麼調整料理口味。其實,口味道不道地是其次,重點是不要跟生活習慣相背離。所以食材部分也是一樣,雖然我們會盡量滿足廚師的道地需求,但有些食材確實就不是傳統市場或一般超市可以買到,這時我們就會建議替代食材,讓學員們回家後還是可以做出這些料理。」
「我記得有一次的料理主題是《光影回味》,當時我挑了王家衛的《我的藍莓夜》為題,設計了一道藍莓派。有位年輕女生學完之後跟我分享她的心得,她說她不一定能把這道甜點做得很完美,但是身為一個料理的初心者,她發覺下廚其實沒那麼困難,更重要的是與朋友們一起分享自己的成果,樂趣與感動是難以言喻的。我覺得這就是我們想要帶給大家的東西:你來到 4F Cooking Home 上課,可能一次學了幾道菜,但重點不只在於你所學到這幾道菜的做法,更重要的是你學到的精神以及感受到的樂趣,你要把這樣的學習成果帶回自己的生活,開始喜愛下廚,喜愛待在自己家廚房,喜愛去觀察、捕捉生活裡種種過去可能沒發現的美好細節。在 4F 你學到的不只是一道道的食譜,更重要的是生活態度。」
經營甘苦談
從 2008 年 4F Cooking Home 成立時,團隊成員一致地決定要跟當下強調大量媒體曝光、快速走紅、速食型態炒作的模式畫清界線,而採取一種慢慢來,比較低調、沉穩的方式開始。這種經營方式當然也得到很多人的「建議」:應該要做什麼、什麼加什麼就會得到什麼,如何走上一條必然成功的途徑……,就像許許多多的「前輩們」對於新進創業者的建議一般。
「其實這些我們都知道,你只要怎麼做就可以大撈一筆,收支馬上打平,但……怎麼說呢,那就是跟你當初的理想不一樣。舉個例子來說,我們一直到現在,料理課程還是單堂單堂地出售,這樣做當然是很麻煩,會搞死自己,如果像一般的料理課程一系列十堂,一次就強迫要全買的話,看起來對於我們、甚至是學員們都比較方便。但是,這樣不就像是坊間的補習班嗎?你一次繳了一大筆錢給我,接下來我要塞什麼給你就是我的事了,與你無關。但我們不想要這麼做,所以還是選擇了比較麻煩的方式,一堂一堂地規劃,一堂一堂地出售。而且因為我們自己也是上班族,很清楚現在大家的生活狀況──要事先確定例如每個週四晚上七點半之後的時間都有空,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我能夠確定明天或後天晚上的時間就已經是最好的狀況了。所以對於我們鎖定的上班族客群來說,這種單堂出售的課程對於他們來說反而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我覺得一路走來,最困難的還是堅持原初的理想。就像你可能知道接受了某些媒體採訪後,整個下半年的業績大概就不用擔心,但是呈現出來的形象呢?會不會又變成一個賣弄異國風情、專門匯聚閒暇貴婦的廚藝教室呢?那真的是自己能夠接受的嗎?或者因為這樣的媒體報導而跑來的人,會不會因此跟他們所期望的不同呢?我總覺得最好的傳播方式,還是透過朋友間的私密分享,真正有興趣的人再過來,這樣會比較符合我們的初衷,以及這裡所營造出的整體氛圍。其他當然也有一些大大小小的難處,例如找了多國廚師來上課,語言溝通總會是個問題,還有就是如何構思、設計出我們想要的課程與氛圍,這一路走來都是會不斷遭遇的。」
寫在下一本新書之前,還有舒芙蕾
訪談進行到尾聲,再次翻閱著 4F 引以自豪的第一本食譜書,Soac 總監說,其實這本書的原初理念就如同 4F 廚藝教室般,是一本「不只是你進廚房料理時會看的食譜書」。目前市面上我們能看到的大多數食譜書往往太過工具性,雖然實用,每張照片每一步驟都清楚明確,便於按圖索驥地一步步完成料理。但那不算是一本完整的書,或者說,不是一本好的讀物。
「我們想做的是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閱讀的書,在等車時、在書房裡、在睡前、在任何你喜歡的時間或地點,都可以閱讀的書。這個想法其實一開始是源於我自己的生活習慣:我喜歡在睡前翻閱一些國外的食譜書,那些食譜書不只是有料理步驟的介紹,還包括了每一道料理或食材背後的故事、精采的視覺設計,會讓人愛不釋手,一看再看。因為有這樣的刺激,想著為什麼台灣沒有類似設計的食譜書呢?於是就成為我們的努力方向。」
另外,很多讀者也在問為什麼書裡沒有放料理的每一步驟圖,Soac 解釋說,除了不想在視覺上與坊間食譜書一般地呈現外,更重要的是大家怎麼設想排版、都找不到能夠把這麼多步驟照片放進去的方法,或者說一開始這本書所設定的方向與風格,就不那麼適合放入大量的照片。(所以說4F其實是以專業設計公司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成品,其實一點都不為過啊!)像現在這樣以大量的文字和插畫為主,至少是達到了最初想做一本具備高閱讀性書籍的目標,而且市場上的驚人反應也多少證明了那樣的堅持與改變是對的。
那麼在第一本書廣獲好評後,今年預計出版的下一本書還是會走同樣風格嗎?Soac 總監表示,目前還在構思階段,不過相較於第一本,在菜色挑選上會再更初階一些,而很多讀者建議使用的步驟圖,4F 團隊的立場還是一樣,如果視覺上不能找到好的排版方式,那麼可能還是維持目前這種偏向文字讀物的方式來呈現。
「其實我們根本還沒開始寫啊,真要開始寫了才能作數,就像我們一貫的作業方式,邊討論邊開始做,慢慢做慢慢改,再逐漸找到我們最想要的樣子。」
身為 4F 廚藝教室講師群的一員,Soac 總監自己也是個料理高手,訪談結束後他立即進廚房現做了一道舒芙蕾招待我們。以一篇訪談來說就這麼結束了好像有點讓人意猶未盡,但是在那個吹著徐徐微風的午後,用現做的熱騰騰舒芙蕾畫下造訪的句點卻是再完美不過了。
全文 轉載自 BIOS MONTHLY
更多豐富多樣的文章,推薦連結瀏覽!

這真的是你所認識的「她」嗎?──BIOS MONTHLY專訪《巴黎症候群》林鴻麟

線上雜誌 BIOS MONTHLY 專訪林鴻麟  轉載

文字、攝影:葉展昀

這真的是你所認識的「她」嗎?

──專訪《巴黎症候群》林鴻麟


這次 BIOS 很榮幸可以採訪到資深的沙發客──林鴻麟──旅居於法國的他已經出版過《你家沙發借我睡》、《旅行的定義》兩本書,除了將各式各樣無奇不有的沙發客經驗與人分享之外,也把他在歐亞非各地的旅行經驗集結成冊,讓人們透過他的雙眼和一種旅行者的姿態一起走過許多大城小鎮;而此次《巴黎症候群》則是專門為了對於巴黎旅遊抱持著憧憬與幻想的讀者所設計的:
 
「帶著採買的伙食的我即使形象已更貼近真實生活,心裡卻還是免不了有著無可救藥的浪漫想像,回家的路上我總是懷著期待、在地上找尋『Amour愛情』。」
 
如果你也曾經透過電影中、文學中或者是名牌時尚中的巴黎建築出一座屬於自己的巴黎,那麼你必然要閱讀這本關於巴黎真相的揭露書,作者在二〇〇三年辭去台灣的講師職務後,帶著破釜沉舟的決心和重到令人難以想像的行李度過重洋來到另一塊大陸生活,到了巴黎的生活中時而流浪、時而定居,定居於城市的不同地區之間卻又有著某種流浪的情懷,偶爾演戲跳舞、偶爾抱著幻想的看著這座城市那太過萬千的面貌,將他的巴黎生活觀察手輯集結成為這本顛覆一般旅人所期盼的《巴黎症候群》,他以獨特的書信筆法假設了遠方收信的佳人,把他七年來的巴黎經驗給濃縮,雖然不像是一杯真正的濃縮那樣的香醇濃厚,卻有著更鮮活多元的味道,更加精采而值得閱讀的生活經驗勾勒出一座大部分屬於巴黎以外的人們所不願正視的面貌。
 
小編這次很榮幸可以採訪到作者,將透過三種不同的面相、十四個小問題來帶領大家略窺這本書的一二,也請作者和我們分享旅人生命中幾個不可或缺的元素:關於眼光、關於家鄉、關於他方。
 
關於巴黎
 
Q:文學中的巴黎、電影中的巴黎往往營造出許多夢幻美好的巴黎形象,想請教你在過去曾旅遊於巴黎也曾經居住於巴黎,以旅人的雙眼和異鄉人的眼光所看到的真實巴黎有哪些最不同於過去印象的地方?
 
A:
旅人看到的巴黎通常是比較表面的,而巴黎的表面確實很美。
 
可是住在巴黎的人更多時候所要面對的卻是更實際的生活面,而就像其他的大城市一樣,藏在美麗外表下的真實巴黎生活,也有殘酷的一面,尤其對外來人而言。旅人去消費的通常是依賴觀光收入的商業場所,往往可以得到對待金主的友善「服務」,甚至有人會認為帥哥服務生很親切;住在巴黎的異鄉人卻必須在辦居留證的時候被當成來分食「社會福利」的搶匪,那些辦事的晚娘會把你當罪犯。
 
巴黎只有一個,但是觀光客在悠閒的午后乘坐塞納河遊船的時候會感受到沿河風景的浪漫,巴黎人卻很少能體會,因為他們不會去搭塞納河遊船,他們必須像擠沙丁魚一樣搭地鐵上下班。而住在巴黎的異鄉人更慘,因為他們要學法文、辦居留證……,還要在不同的起點上為生活打拼。
 
我以前來當觀光客的時候,去的都是美麗的觀光景點,而那些景點確實美麗。真正居住之後,為了省錢,觀光客去的地方都盡量避免,即使經過;因為心情不同,看到的就會是不同的景象。例如去艾菲爾鐵塔,有錢的觀光客會因為上去吃了 Alain Ducas 的米其林星級餐廳、然後在情人的懷抱裡俯瞰巴黎的美景而覺得人生真是美好;而在一旁的我卻會因為看到兜售十個鐵塔鑰匙圈才要價一歐元的小販(那樣的價錢能讓他們吃什麼呀?)而感到心酸。
 
Q:巴黎是一個廣納各方民族與文化交錯的大城市,然而在這樣多元文化的衝擊之下巴黎是否仍會體現某些文化階級上的主觀意識形態呢──例如法國人本身的優越感?
 
A:
巴黎人的優越感是舉世聞名的,他們甚至覺得外省人低於他們一等,而所謂的外省,就是小巴黎以外的地方。
 
不過這應該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所有人都說巴黎是世界上最美的城市所造成的。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只要是來自巴黎的東西,就會被認為比較好,即使賣得比較貴還是有很多人願意大排長龍去買。
 
在大城市裡確實可以看到更多元的民族與文化,這本來是不能比較的,但是巴黎人已經習慣大家都覺得它比較好了,自然就會有所謂的優越感。
 
Q:「只要你有足夠的自信,就可以在巴黎存在。」這是一種嘗試超越巴黎症候群的方法嗎?
 
A:
「巴黎症候群」其實比較多是來自於對巴黎的失望,這是在看到更深入的巴黎真實面之後會有的一種失落感,甚至因為幻滅而導致崩潰。
 
我說「只要你有足夠的自信,就可以在巴黎存在。」這句話,其實只是一個可以在巴黎立足的開始。在像巴黎這樣的大城市裡生存,沒有自信就很容易自覺渺小、感到無助,可能還沒得到「巴黎症候群」就先有了憂鬱症!有自信只是在巴黎存在的第一步,萬一不幸得了「巴黎症候群」,想要超越它、你還得更堅強才行,甚至得借助於心理醫生呢!
 
Q:書中有提到一些你最喜歡的散步路線,而歐洲城市的設計中似乎都比較重視公園綠地的這一塊,想請你跟我們分享你在巴黎最喜歡的散步路線中最吸引你的風景。
 
A:
我喜歡花時間散步,仔細地觀察周遭的風景,盡量試著讓自己回歸到來巴黎當觀光客的心情,於是所見到的就比較少是生活的殘酷,而是表面的美景。
 
我喜歡的散步路線通常充滿了快樂的觀光客、以及公園裡忙裡偷閒的巴黎人,我最喜歡到蒙特蓋街(rue Montorgueil)上看人快樂地吃吃喝喝、經過美麗的皇家宮殿花園(Jardin du Palais Royal),然後走到羅浮宮、再沿著塞納河走到藝術橋。沿路看著快樂的觀光客,我都會告訴自己:他們可是花了大把鈔票,難得才能來巴黎玩幾天,而我就住在巴黎耶!於是,生活上即使有辛苦,我也會覺得值得了。而這也是我「超越巴黎症候群」的方法。
 
所以,到頭來,自己的心情最重要啊!
 
Q:關於法國旅行中,巴黎與巴黎之外,你覺得有什麼最大的落差呢?又或者,法國的都市與鄉間,你比較醉心於哪一種氛圍之中?
 
A:
我熱愛大自然,卻又無法太久沒有接觸文化活動。
 
我覺得法國得天獨厚,每個不同的地區都有不同的美景與文化。我尤其喜歡法國的鄉下,因為在鄉下可以真正看到法國人的「savoir-vivre」,他們真的很懂得生活,我去鄉下所遇到的人都樂天知命,熱愛自然,把自己的家和生活照顧得好。
 
巴黎與其之外的地方當然是有落差的,法國幾乎把所有的資源都放在巴黎,所以巴黎人受到很多政府的照顧;然而鄉下人卻在自給自足中得到更大的喜樂。
 
我真的比較喜歡法國鄉下,但是身為外國人,我不能去住在鄉下,因為我無法在鄉下領到「居留證」!
 
Q:關於法國人重視休閒的生活方式體現在文化差異中給予你最顯著的感受是?
 
A:
法國人因為社會福利好,可以把所有賺來的錢都拿來花在休閒生活上,而他們也真的都這麼做,去度假把錢花光。台灣人有存錢的習慣,會把休閒度假的經費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於是跟法國人一起生活,如果不去管身為外國人所受到的排擠,是可以體會到很多生活上的享樂的。例如在巴黎領失業救濟金度日的人也可以活得很好,而在台灣如果你沒有所謂的事業、存款等社會價值觀裡認為穩定的身外之物,連家人和朋友都會替你擔心!
 
逐漸改變的自己
 
Q:面對巴黎的複雜情感中,你有提到你在台灣時就似一個道道地地的法國人,然而到了法國之後,這樣的感受有沒有什麼改變呢?經歷了法國的旅居生活後,巴黎之於你而言,可以稱作是「家」了嗎?
 
A:
在台灣的時候因為我的行為思想怪異(大概是看了太多電影的關係),讓我的朋友甚至我自己都覺得我是「外國人」,甚至是法國人。不過,到了法國之後,我才真正成為一個「外國人」。巴黎人覺得我更怪,而且名符其實是個外國人。即使我再努力學習法文、法國人的生活方式,法國人永遠把我當外國人看。
 
以「家」的概念而言,巴黎只能算是我「居住的地方」,因為我必須每年去申請居留證才能繼續住下來,而且每年都有可能受到拒絕而必須離開巴黎「回家」。所以,台灣才是我真正的「家」。
 
Q:歷經了在世界各地的旅遊以及在紐約、巴黎旅居的生活之後,對於「家」、「故鄉」、「異鄉」的定義是否有新詮的空間呢?可以談一談其中最關鍵的原因嗎?
 
A:
「家」對我而言已經不再只是住的地方了,而是一個有人隨時歡迎我回去的地方,目前對我而言,我有很多的「家」,隨時歡迎我去的是我的父母、我的親友、甚至只是我旅途中接待我而成為像家人一樣的沙發主人;因為有了這些家,我於是可以義無反顧地「在路上」。
 
「故鄉」則是除了歸屬感之外,讓我擁有成長回憶的地方,它不只是我父母現在住的大寮鄉,其實被我擴大到整個台灣,它是我所來的地方,即使我不住在那裡,心也跟它相繫,好像有了可以穿透地球的根,永遠與它相連。
 
我很喜歡米蘭昆德拉說的:「真正的生活永遠在他方。」人總是嚮往他方的生活,彷彿在異鄉,才能真正體會到、感受到生活。「異鄉」對我而言似乎並不真正存在,它只存在夢與幻想裡。
 
這並不是我所學習而得來的名詞解釋與定義,而是有了很多的生活經驗之後的自我認同感,以及人生的真實體會。
 
Q:在巴黎之中的許多次小流浪(搬家)和在世界之中的大流浪,分別擁有什麼樣不同的感受呢?
 
A:
在巴黎的小流浪有時候更讓我感到倉皇無助,因為不知道可以在這個地方待多久、下一個住處在哪裡?我那麼多的家當怎麼辦?反之,在世界之中大流浪的時候,我比較無憂,因為新鮮的事物總是吸引我,而且我總是知道: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家」隨時歡迎我回去。
 
Q:《巴黎症候群》中提及了許多巴黎的「現實生活」其中是什麼樣的情感激勵著你繼續生活在巴黎呢?
 
A:
是不服輸的個性,以及懶得搬家的事實吧!
 
我不想讓自己覺得我是因為對巴黎不美好的一面感到失望、在巴黎混不下去了,終於只好離開。其實我早就習慣巴黎的現實生活,即使有時是苦也能甘之如飴了,巴黎的生活已經使我變得堅強,甚至覺得在哪裡都可以過得很好很快樂(包括巴黎)。
 
只是我還沒學會「放下」。我當初帶著六十公斤的行李來巴黎,現在至少有六百公斤的家當了吧,要搬家談何容易。
 
如果哪一天真的搬離開巴黎了,並不是我得了「巴黎症候群」,而是因為我已經學到「捨」,或者至少幫我的家當找到解決辦法。巴黎的生活其實已經讓我感到膩了,我想要再去過另外的一種生活,只是習慣巴黎生活的人好像都會變得懶散,這也是我還在巴黎的原因。
 
Q:你在世界旅居的經驗中橫跨美洲與歐洲,可以和我們談一下這兩大洲的生活中給你最不同的感受嗎?
 
A:
美洲少了歷史的深度,我很快便感到膩了。歐洲的文化比較深厚,各地的差異也比較大,感覺上文化比較豐富。這是兩者最大的差別。
 
關於他人
 
Q:書中提到,以觀光客的眼光生活在巴黎雖然偶爾會吃點小虧,但是能以對什麼都好奇的態度來看這個世界,其實就是一種幸福。想請教你是否也曾經用觀光客的眼光去感受台灣呢?
 
A:
我每次回台灣都覺得自己像個觀光客,而且我在台灣的時候就已經發現「在自己家附近旅行」的奧妙,偶爾以觀光客的心情來逛我所居住的街區,而達到很大的樂趣呢!
 
Q:你會建議一個即將到巴黎求學的學生,抱著什麼樣的眼光或是成見去看待這座在文藝的歷史上太過閃耀的城市呢?
 
A:
不要有成見比較好。不過這很難,因為我們已經看過太多關於巴黎的電影,有了很多關於巴黎的資訊。
 
我覺得蘇格拉底說的「不要把自己帶去!」是最好的建議。
 
Q:你在旅行的途中以沙發客的身分四處遊歷,你認為成為一名沙發客所需具有的條件是什麼?又如何地有別於其他旅行方式呢(例如:旅行團、自助旅行、打工旅行……)?
 
A:
沙發客的必要條件是信任與分享。對我而言,沙發客跟其他旅行方式最大的不同只在於你是住在別人家裡。
 
我只知道我無法跟團旅行,因為我太愛自由。不過自助旅行我偶爾也會做,因為它更自由(沙發客有時得配合沙發主人),打工旅行我沒試過,因為我已經超齡了。


全文轉載自 BIOS MONTHLY
推薦連結瀏覽更多豐富內容




1/06/2012

一位平凡阿嬤不平凡的故事---愛,帶我去遠方

我會一直出走,
去到需要我的地方。


愛,帶我去遠方
ISBN 978-986-86878-9-9
256頁 全彩 320元
1月5日出版


二○○三年,台灣路竹會會長劉啟群醫師的一通電話邀約,讓吳清桂有緣到了遙遠的
非洲甘比亞。這一趟遠行,不是去看非洲大草原,不是看那草原上奔躍的動物,
而是實現多年來想瞭解與探索非洲的渴望,也實現了心底深處埋藏的夢想──
與一群理念相同,熱情相似的醫療專業人士,用熱誠的實際行動,
實現對非洲弱勢族群的關懷與疼惜。

當年,吳清桂拒絕友人非洲探險旅程的邀約,寧可花更多錢參加義診,因為這是她長久以來,內心深處的渴望。從事護理工作多年,並曾擔任最前線的急診工作,她見過許多為貧病受苦的人。她在年輕時心中一直夢想著,有一天能參加無國界醫療團,遊走在非洲和需要關懷的弱勢地區,為眾生服務。儘管她後來參加的,並不是知名的無國界醫療團,卻是台灣人自己成立的醫療團體,代表的是台灣關懷國際社會的醫療價值,更是義意非凡。

兩年期間,吳清桂參與路竹會的多次義診,花去幾年的積蓄,足跡走遍西非甘比亞、
塞內加爾、馬拉威,中美洲的海地、多明尼加共和國和印度的藏人區拉達克。
二○○九年再度參加菲律賓的義診,也投入國內八八水災的救災行列。
有人問,值得嗎?她只擔心自己年紀越來越大,日後不再有足夠的體力,
將心有餘而力不足,無法幫助病人解除身心靈的痛苦。

今年六十五歲的她,在《愛,帶我去遠方》中,將過去幾年遊走於國內外,
從事義診服務的經驗與際遇寫下來,與更多人分享。相較以往多數由醫生所撰寫的
海外行醫故事,吳清桂筆下多了一份生為母親的關懷與女性的細膩,不只照護遠方
受貧病所苦的異鄉人,也關心同行的義診團夥伴;不僅描述義診的情境,也細心觀察
各地的風土人情,甚至當地的社會問題與省思地球環境的破壞……透過簡單平實的
文字與真摯的心意分享,希望能幫助更多人了解義診行動與他國人民的困境,
更希望能感動其他人,進而展開行動,投入義診與播種愛心的行動。

愛,曾經帶著吳清桂到處遊走,現在,愛也帶著她回家。

  目前吳清桂從事的播愛行動,是回到自己故鄉,在台灣的偏遠鄉下,
陪著一群失依少年成長,幫助這些少年去渴望、去追尋能讓心靈安穩的「家」,
一起編織對未來的美麗憧憬。
吳清桂

高雄育英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國立台灣護理健康大學畢業。
   瑞典外籍醫療人士訓練班結業,曾任第二屆國大代表。

   曾參與文建會推動的「台灣紅運動」,為「台灣紅.台灣衫」服裝秀策展人,
並赴海外宣傳「台灣花布之美」,曾出版《台灣的設計寶庫:傳統花布圖樣150》、
《台灣花布:收藏台灣最美麗的情感與記憶》。

    除了參與推動台灣花布活動外,亦曾任台心合唱團創團團長、心之頌合唱團創團團長、
河洛歌仔戲團顧問、二二八台語文歌劇全國巡迴公演製作人、
2002年二二八紀念美展總策畫人等,多年來推動傳統文化產業不遺餘力。

2003年首次參與以人道關懷、服務弱勢為主的本土醫療組織路竹會義診團擔任醫療志工。
之後多次隨著路竹會義診於需要被關懷的偏遠地區或是災區,
足跡遍及台灣、亞洲、非洲和中南美洲等地。   


1/05/2012

入圍! 2012 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2012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公佈了!

一起來出版的創社作品《4F料理生活家課程精選》
入選了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非小說類的TOP10名單內。

除了屆時在書展期間會於世貿中心的會場展出之外,
也將在今年陸續飛往韓國首爾書展以及德國法蘭克福書展展出!

978-986-86868-06

在今年非小說類其他同樣入圍關於生死學、教育、成長、自然生態
和歷史類別的年度好書當中,以食譜生活類入選的
4F料理生活家課程精選》顯得更加特別。

在這本由4F COOKING HOME團隊、各國籍的廚藝老師,
以及專業的插畫、攝影共同合力完成的食譜書中,除了一道道或精緻或樸實的料理之外,
更特別的是蘊含在這些圖畫與文字之後、來自每位廚藝老師人生的暖暖故事。

寒冷的冬天裡,不妨躲在被窩,翻讀《4F料理生活家課程精選》
書中每堂料理課程背後的故事,享受美食與情境結合的樂趣。

(深夜翻讀,若是肚子咕嚕咕嚕響起,我們可無法負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