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2011

5/19/2011

創造流動性的四疊半空間

 

一個地方的特色,並不限於當地發明的言語與文化,
大阪文化,事實上也奠定了日本生活美學的基本要素。
大阪堺的富商、亦是豐臣秀吉好友的千利休,為了談成生意而蓋了一座專屬的
「迪士尼樂園」─ 一個只有榻榻米四疊半(約二坪半)的夢幻世界,也就是「茶室」。

歐洲的英呎(feet),是用人的步伐距離為單位。而一疊榻榻米的大小,
則源於成年男子橫躺的長度,因為「疊」與表示尺度的「丈」字同音同義,
丈即為周尺,是中國古時候的丈量單位。以英呎計算的生活空間是「走出來的」,
反觀我們亞洲的榻榻米,則是「睡」出來的。

現今我們慣用的「公尺」,則是根據地球子午線的長度所訂出來的,
這個度量方式是「強制人去適應它」,與「以人的身體當量尺」、
為了「供人使用而建造」的茶室空間觀念更大不相同。

除了空間尺度的故事外,
更讓人納悶的是那四疊半的「半疊」是什麼?為什麼不取整數?

其實,整數雖是看似完整的幾何學空間,實則強硬地將人與人彼此間的自然關係給切割了。在四疊半的茶室正中央放進半疊榻榻米,就好比喝咖啡時加入奶精與糖攪拌,
會營造出流動的漩渦,讓坐在茶室中的四個人圍著中空的半疊榻榻米面對面相伴之時,
亦保有適當距離。就像順序題詩(日本俳句)中的日本古諺:「四人心寄處,只有四疊半。」

這一「半」,代表著整個事情尚未完成的力量,這力量深深影響著日本茶室、茶碗、
日本畫、插花、庭園、建築、料理等,它們都遵循這一「半」的美學。
這種美學講究一種「相對應」的關係:不是對立,而是相互寄心、相互對待的關係。
所謂有「正」就有「負」,有「偶」就有「奇」,有「日常」就有「非日常」,
這種打破完整形態賦予無限動性的「大阪精神」,在這城市中的各個角落都能發現。

像許多人熟知的大阪大螃蟹餐廳所在的道頓堀那條運河,因建築師安藤忠雄想要放進
一顆蛋(蛋型會議中心)而成名的中央公會堂,以及淀屋橋的那一座橋,
這些大阪的公共建設都不是政府撥預算所興建,而是當地居民自發捐錢而建成的。
正是因為他們願意付出自己的那一半,而在昭和初期締造了日本人口最眾多的
「大大阪」輝煌的歷史文化。

ONOFF全包的淀屋橋Odona

花開花落,如同事物經過時間的洗禮會褪色一般,近年因「東京黑洞化」,
在大阪發祥的住友商事、日本生命、三得利啤酒等,都將總部遷至東京。
就連原本住在船場的旦那眾(老闆們),也遷往市郊的西宮、芦屋。
不過,失去優勢的這塊土地,卻在這幾年慢慢的出現變化。閒置的辦公室變成了美食餐廳,原本下班時間後人影稀疏的空城,開始出現了人群的笑聲與話語。
這不是政府補助的城市規畫,也不是建商的再開發計畫,而是「淀屋橋WEST」─又一個
由一個人帶頭影響另一人的「半疊精神」的故事;也是一個不受泡沫經濟後長期不景氣
影響,重新挖掘出深層的文化DNA的故事


節選自《龍國英的生活發現》
第七章 淀屋橋 odona  部分文字

更多關於淀屋橋區域重生的故事,
請看精采的《龍國英的生活發現》

5/17/2011

木屐和工作哲學有什麼關係?




 木屐和工作哲學有什麼關係?
一碗鰻魚飯就能洞悉日本文化?

創意觀察家---龍國英帶你走進未曾想過的生活體驗!

博客來網路書店
全介紹試閱頁面

正式上線
GO!

《龍國英的生活發現》作者版稅全數捐予日本紅十字會援助311震災

細心的讀者也許發覺到,
在《龍國英的生活發現》書封摺口上,標記了小小一行字
「本書版稅全數捐贈日本紅十字會援助日本311東北震災」。

今天下午,我們電郵信箱悄悄地收到這份收據。


(大叔真的是鐵漢柔情啊…)

請多多支持《龍國英的生活發現》!

5月7日週末夜,龍國英現身!

57 誠品信義FORUM「從鰻魚飯到京友禪染
龍國英的生活發現新書講座活動,現場照片

活動當晚,龍國英穿著書中專文介紹的京都傳統京友禪染布料老店
Pagong夏威夷衫,一身碩大艷紅的龍蝦勁裝現身講座現場!



墨鏡+東洋風夏威夷衫+桌上台灣在地青草茶
絕妙組合。



活動結束後,以毛筆一筆一畫逐字慢寫,為讀者簽名。


一起來部落格近日將轉載
龍國英專訪紀錄,敬請期待

一針一線重現千年風華—高岡屋座布團


...日本俗稱的座布團(ZABUDON),便是我們所孰悉的和室座墊,
其中布團為日本現今棉被、寢具之意,起源可追溯到一千年前的日本鐮倉時代
1185-1333)。當時至南宋學成歸國的曹洞宗開山祖師—道元禪師(京都出生)
將他在南宋長時間禪坐時所愛用的、用香蒲草的穗團所編成的厚實座墊
—蒲團帶回了日本,而成為日後席地而坐時,在榻榻米上緩衝用,
以及避免地面低溫與溼氣影響身體不適的生活道具。

十六世紀的江戶時代開始大量進口棉花,栽培技術也進而引進後,
利用棉具有的保溫性、彈性、觸感等優點,將其填充進縫製好的布袋內,
由「蒲團」進化成「布團」,布團衍生為「座布團」。

並由權貴的象徵,逐漸普及至一般社會家庭,成為日本家家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
但是好景不常,近六十年來,日本家庭生活習慣也從席地而坐逐漸改為坐在椅子上,
座布團的文化與市場也就跟著快速萎縮。

前些時候,我在天童木工的深瀨先生的引薦下,有幸與洛中高岡屋相識。
它創始於大正八年,距今近九十年,為日本製作、販賣傳統寢具及座布團的老舖,
至今一直座落於京都的五条通上。在周圍高樓林立的集合住宅大樓中,
它顯得嬌小可憐,原可靠變買土地而致富的高岡先生,卻寧可成為堅守傳統文化的釘子戶。
在這近九十年,三千多個日子裡,他們所堅持的,是每個產品都不依賴機器去大量加工製作,都是由不到十人的職人們用手及心一針一線、一個一個細心製作的作品。

如前面所述,隨著時代的改變,必須不斷地推陳出新,開發新的商品,
高岡屋成功研發由原本四方形布墊發展成八角形的立體座墊(Ojami系列)
隨著形狀的改變可使用在不同生活用途上,例如:沙發的墊被、
小憩時用的枕頭、也可做為嬰兒喂乳用的墊背等等。

此外高岡屋還嘗試異業合作,與日本具代表性的家具老舖天童木工
共同推出了CROSSOVER的產品,發展出可自由組合拆解的小座布團椅,
將傳統的職人工藝技術及日本傳統花樣以摩登和風的面貌,從寢具到座布團,
將千年的風華歲月重新帶回到人們的生活中...

 



節選自本月新書《龍國英的生活發現》
第十八章「高岡屋座布團」部分文字

「洛中高岡屋TAKAOKAYA

5/16/2011

掀起日本雜貨風序幕的玻璃杯-DURALEX PICARDI


1976年,「東急Hands」在日本開幕了,由彼時享譽紐約的八木保先生所設計的
Logo轟動一時。但是在此我所要談的並不是這件事,
而是這整個project的企畫者之妻——
一個平凡的家庭主婦,益永みつ枝。

人生轉捩點引爆的那一瞬間,益永みつ枝時年29,結婚五年,
跟丈夫組成標準的都市小家庭,每天的生活重心是照顧兩個小孩與一個大人。
不自覺成為家中「幫傭」的她,最苦惱的,倒不是管理家庭的開銷與辛苦的肉體勞動,
而是:為什麼家裡的所有鍋、碗、盤子都是一個調調呢?
為什麼上賣場想找個燉肉的鍋,只見貨架上清一色是花型圖樣的琺瑯鍋?
——生活中最令她感到痛苦的部分,是無法選擇自己喜好的生活用品。

當時的日本,景況就好比現在的中國大陸。在國策的主導之下,
先後舉辦了奧運、世博,整個國家擺脫了戰敗國的陰影;
電視、冰箱、洗衣機這三種「神器」不停地增產,其他商品同樣供不應求。
但是同樣的,在如此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情況下,
各項商品就好比慢慢喪失了本身的個性,消費者也從而慢慢地失去了「選擇」的權利。

就在接觸丈夫益永明為東急 Hands 成立而由美國市場調查所帶回的東西後,
益永みつ枝看到了一片新大陸,觸動了她前往國外尋找生活用品、並且開一家店的念頭。
這個念頭,就如同一隻在太平洋島上的蝴蝶飛舞時所搧起的微風,
最後竟然成為一個超大颱風般,掀起了「現代都市生活者的革命」。
而這結果,當時的她連作夢也沒想到。

1982年夏天,益永みつ枝隻身赴美,尋找內心期盼的生活用品。滯美的最後一天,
疲憊至極的她無奈地拖著腳步走進了一家小小的咖啡店。在桌邊坐下後,
她回想著自己這第一次的出國經驗、回想著一次又一次與期待背道而馳的事件,
然而就在她一邊想著、一邊拿起水杯的那一刻,她竟然全身起了雞皮疙瘩。

「這是什麼?」這只杯子握起來的感覺剛剛好,就連就口的時候杯緣與嘴唇接觸的感覺
也很舒服、很fit。她略舉起杯子,往杯底一瞥。上頭寫著:DURALEX MADE IN FRANCE

1983年春天,她搭上前往巴黎的飛機,爾後便帶回了DURALEX這個禮物,
開啟了日本生活提案風格「雜貨ZAKKA」的序幕。

在此,我介紹一下DURALEX這個杯子的由來。DURALEX這家公司,
是專門製造汽車擋風玻璃的 Saint-Gobain公司,在發明了提升行車安全的強化玻璃後,
20世紀中期所成立、製作家庭用品的子公司。它所生產的杯子並不是出自名設計師之手,而是當時不知名的工廠師傅所創造的作品,時至今日仍深受巴黎知名的café及一般家庭
所喜愛。「這個杯子從我小時候就有,而且是家家戶戶必備;」
我的法國友人笑著告訴我:「喝牛奶用它、喝啤酒用它,喝紅酒也用它。
就連我口渴的時候,也是站在廚房用它喝著家裡的自來水呢。」

這個杯子,不只禁得起長期的重複使用,還能夠變化出各式各樣的使用方式,
而且不管拿什麼東西跟它搭配都能夠百分之百的fit。具備如此多重適應力的「容器」,
益永みつ枝將它標榜為她店舖的精神表徵,而其特點也成為她經營產品的基本理念。

節選自五月新書《龍國英的生活發現》
第一章: 從「雜貨」到「住宅」部分